打造自主創新產業化引領區
對創新創業的實踐者們來說,他們被貼上過太多標簽,如今他們有了一個新頭銜——創客。
在嘉定,懷揣夢想的創客不少,他們或蝸居在一幢幢大樓里,或身耕于一個個園區內,竭盡全力試圖闖出一片天地。這其中,位于南翔智地的創客中心以及位于菊園新區的新微創源孵化器,在培育創新創業者方面有著深入的探索,一個個無中生有的產業集群由此得以滋長。
在南翔智地創客中心考察時,市委書記韓正體驗了一把可穿戴設備。
1、利用舊廠房改造而成的南翔智地創客中心。
2、新微創源孵化器所在的新微大廈。
3、在南翔智地創客中心,創客們有足夠的產品展示空間。
南翔智地創客中心內,工作人員演示最新開發的軟件。
為創客營造一個生態圈
“你們為草根創業者提供一攬子服務,這種探索很好!”在對南翔智地的調研中,市委書記韓正如此評價。在這里,可以看到一個有聲有色的創客生態圈。咖啡館里,企業負責人和客戶商討著最新的設計;大廳里,創業者們忙著路演;園區里逛逛,可以發現不少公司的產品展廳?!拔覀兊目臻g為創客而生!”南翔智地總經理郭耀華說。
這里的創客中心并非是為了順應潮流而硬湊的概念,郭耀華告訴記者,早在3年前,建立一個為創客提供空間的設想已經形成,“大企業發展普遍比較好,更應該關注的是那些處于風險期但活力十足的創業者。”經過幾年探索,創客中心已初具規模。
創客在哪里?在醞釀創客中心之初,這個問題一度困擾郭耀華,隨著“南翔50創業大賽”的舉辦,難題迎刃而解。懷揣夢想前來路演的年輕人不正是創客中心所需要的人才嗎?比如,通過大賽進入園區的康堤公司,最初僅是3人的小團隊,但是他們把普通果汁同如火如荼的電影市場相結合,成為“創意果汁”,引起了上影股份等巨頭的青睞。
有了創客,該為他們提供什么樣的空間?“我們的土地也不寬裕,可以說寸土寸金?!惫A坦言。園區調研發現,創客們不需要豪華奢侈的辦公室,只需輕松隨意但生活便捷的場所。針對創客需求,園區配備了咖啡吧、食堂、公寓等硬件設施。對于創客們需要展示產品的空間,在用地上“吝嗇”的園區給了足夠的保障。
創客們最難解決的無疑是資金問題。除了近億元的創投基金外,園區同建設銀行等機構合作,開展“創客銀行”計劃,扶持具有潛力的創客,當他們羽翼漸豐后,這些資金主動退出。為了解決小微企業的人才招聘問題,園區計劃于7月初推出“創客學院”,通過與知名高校合作,提供學生實踐機會的同時,也讓企業發現“好苗子”。
走進新微創源孵化器所在的新微大廈,大堂前臺上方的一塊顯示屏格外顯眼,它所顯示的是一款360度全景監控攝像機實時拍攝的畫面,這款產品的研發企業就是孵化器里的上海臻恒光電系統有限公司。“酒香也怕巷子深”,因為有了極好的展示機會,讓“臻恒”多了不少慕名而去的客戶。在新微創源孵化器負責人任佳看來,本就不寬敞的大堂讓位于入駐企業,是孵化器額外的增值服務。
雖然創立不多久,新微創源孵化器的專業性不容小覷。股東構成中,除了地方政府,微系統所的科研力量雄厚,創源則是硅谷第一個華人發起的孵化器,達泰資本在國內創投領域排名前十。1.8萬平方米的孵化器雖然目前僅有十二三家企業入駐,但個個都是物聯網和先進傳感器產業鏈上的佼佼者?!拔覀兙芙^了五六家產業不吻合的企業,就是希望核心產業在此集聚?!比渭驯硎?。
在上海,僅市級的孵化器就有100多家,如何脫穎而出是任佳眼下思考的問題。“注冊登記一條龍服務、減免租金、種子基金都已經是‘規定動作’,有特色的‘自選動作’顯得尤其重要,關鍵是要沉下心來打造人無我有的優勢產業?!比渭颜f。
面對競爭,創客如何抉擇?
“創客”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那一刻起,這個生澀的名詞注定將紅遍大江南北。當創客們的激情被點燃時,面對競爭和生死,又該如何抉擇?
走訪那么多初創企業,可以在團隊身上找到一個共通點,那就是情懷。當年金星帶著10多人的團隊從科研院所集體離職,創立“中科領航”,長遠目標就是進軍汽車儀表領域。相比于其它部件,儀表關乎汽車安全性能,國內企業涉獵不多。堅守數年終有收獲。正在舉行的上海車展上,將近一半的新能源車搭載了“中科領航”的儀表盤。在設在新微創源孵化器的研發中心,“中心”副主任汪根養坦言創業不易,他放棄科研院所的“鐵飯碗”,投身創業大軍,真正感受到了“市場的真刀真槍”。
對于失敗,上海矽??萍加邢薰臼紫瘓绦泄僦x志峰笑言“已有免疫力”。創業那么多年,辛苦研發了一年的產品最后成了“僵尸”,員工薪水都發不出,無奈關門大吉,這樣的事情他都遭遇過。“哪怕是英特爾這樣的巨頭,失敗的產品也不在少數?!边@位供職英特爾多年、獲得過英特爾公司最高成就獎的博士說,“沒有分母,哪來成功的那幾個分子?”
上海左岸芯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立于2001年,彼時物聯網產業被“吹到了天上”,當時還是技術總監、如今已是總經理的古成龍看到了太多公司死去,“有的企業什么項目都敢接,但技術水平卻達不到要求,有的甚至就是為了套取國家的補貼。”大浪淘沙之后,腳踏實地的“左岸芯慧”活了下來,如今瞅準智能農業領域持續發力,古成龍明白:創業就是要化繁為簡,簡單才有力量。
1年之后,還有多少“小伙伴”?10年之后,還有多少“同行者”?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創客中失敗者占大多數?!白鍪虑槟挠袥]風險的?”南翔智地總經理郭耀華并不回避這個問題。對他而言,園區和合作伙伴對創客進行扶持,就已經考慮到失敗的情況。郭耀華認為,一方面不能怯步不前,“萬一成功了呢?或許能帶給嘉定好幾個新的產業集群!”另一方面,由于在園區中的創客大多參加過創業大賽,經過投資“大咖”們的把關,含金量普遍較高,這也給了郭耀華不少信心。
對創客的成敗,創客中心有著科學的考量——不求快,更注重健康成長。園區內有一家小微企業將汽車后市場同互聯網相結合,盡管業績增長未必亮眼,但已逐漸在市場上站穩腳跟。還有一家企業,專心研發音響喇叭這樣一個小部件,多年耕耘后成為了NEC、海爾等知名企業的供貨商。郭耀華說:“我們很欣賞這種踏實的創業者,并給予他們幫助?!?/div>
“互聯網+”,加的是什么?
4月22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開幕的中國國際花卉園藝展覽會上,首次參會的上海左岸芯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展臺前參觀者絡繹不絕,這家設在新微創源孵化器的公司展示的不是繽紛的花卉,而是能讓花卉生長得更好的農業監控技術。
當傳統農業遇上互聯網,將會展現怎樣的圖景?市委書記韓正在考察新微創源孵化器時,就饒有興趣地了解了“左岸芯慧”的智能農業項目,并在手機智慧農業的APP上操作了一把。得知“左岸芯慧”將物聯網傳感器和控制技術運用到智能農業領域,助力農產品生產和食品安全溯源,韓正高興地說,要積極探索“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滲透融合,推動產業升級。
今年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后,“互聯網+”隨即成為關注和討論的熱點。事實上,早在“互聯網+”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之前,“左岸芯慧”就已動身。
“幾年前我們就和嘉定哈密瓜種植基地合作,當時是上海最大的物聯網實際應用項目。”“左岸芯慧” 總經理古成龍一邊演示著智慧云平臺,一邊介紹道。這個平臺囊括了“左岸芯慧”建設的10多個智能農業項目,可以查看現場視頻和大棚內的溫度、濕度等實時數據。古成龍告訴記者:“所有數據都在云端,安裝手機APP后便能查看和操作。”
一直以來,農業給人的印象就是靠天吃飯,憑經驗種地。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打破這一現狀有了可能。就拿“
左岸芯慧”參與蘇州的一個農業項目為例,100多個大棚內種植的中草藥鐵皮石斛,原本需要15個工人三班倒才能種植,如今只需3人就行,通風、澆灌都會根據監測的數據自動完成,比人工操作更為精準?!敖ㄔO設施大棚時,只要再加10%左右的費用就能植入傳感系統?!惫懦升堈f,“隨著農業向規模化發展以及人工成本的提升,智慧農業將迅速發展?!?/div>
在新微創源孵化器,“互聯網+”的實踐者遠不止“左岸芯慧”一家。去年9月,上海矽??萍加邢薰景l布了全球最小尺寸的AMR三軸磁傳感器QMC7983,這款比米粒都小的芯片已經運用于300多萬臺智能手機上。在“矽??萍肌笔紫瘓绦泄僦x志峰看來,“互聯網+”發展到一定程度即萬物共聯,而傳感器是最基礎的一環。
最令謝志峰感到自豪的是,雖然成立不到3年,但“矽??萍肌钡漠a品實現了“上海設計+中國制造+世界領先”, 謝志峰表示:“我們的產品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和品牌,代工廠同樣來自國內,這使得我們能夠獲得較好的商業待遇和技術支持?!?/div>
“互聯網+”的“風口”上,“矽??萍肌笔芤骖H多。傳統產業向互聯網的靠攏,不斷釋放著“矽??萍肌钡陌l展空間,智能家居、智能停車場、汽車導航、可穿戴設備等等,都是謝志峰志在有所建樹的領域,“互聯網是把雙刃劍,可以把你的優勢放大百倍,也可以把你的缺點放大百倍,關鍵還是看產品是否過硬?!?/div>
智能硬件“硬”在哪里?
戴上一副輕巧的眼鏡,動動嘴就能完成操作。在不久前舉辦的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上,南翔智地內的上海樂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全國首家智能眼鏡方案的設計方大出風頭。
當 硬件打上“智能”印,會發生什么?“樂戴”負責人余海的回答是“能夠‘解放’雙手”。在余海看來,真正的智能硬件不應該是做噱頭的數碼玩具。4月15日, 市委書記韓正前來調研時,公司負責人告訴韓正:“樂戴”的設備可運用于智慧醫療、城市安全、搶險救災等,大大提升工作效能。
事實上,隨著科 學技術的發展,智能硬件在技術上已近成熟,難題在于整合和個性化,專注于軟硬件整合方案的“樂戴”藉此脫穎而出?!拔覀円呀浻泻芏喟咐 庇嗪Ee例,在醫 療行業,公司正在同上海多家三甲醫院合作開發智能眼鏡;在汽車行業,“樂戴”正在同國內某龍頭車企合作,開發的智能眼鏡除了能夠成為車聯網服務平臺外,還 能指導整個汽車維修流程;在零售行業,“樂戴”正在同一家全球知名連鎖超市開展合作,超市工作人員戴上智能眼鏡后就能通過語音操控進行貨品識別及貨架標 示,還能結合云端系統實時上傳補貨信息。年內,以“樂戴”的方案為基礎的智能眼鏡產品就將實現批量化生產。
由于“樂戴”等一批企業聚集,南 翔智地形成了國內唯一的“智能硬件產業基地”。蜂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智能硬件已廣泛應用到家居系統,以燈光控制器為例,安裝智能硬件后,用戶可以通 過手機等移動終端遠程控制家中每一盞燈。每盞燈都配備有燈光控制器,用戶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每盞燈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某盞燈出現問題,會自動發送信息到用戶 手機上。
就在去年9月,上海溫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體溫持續檢測系統投入市場,短短半年時間,銷售量已達2000多件。以備孕期女性基 礎體溫測試為例,之前需要用水銀體溫計進行測試,測試既不準確也不方便,如今有了智能測試工具后,每隔10秒就會自動進行體溫測量,然后通過云計算得出最 準確科學的基礎體溫數據?!爸悄苡布a業呈現群雄逐鹿之勢,只有真正符合用戶口味,才會有立足之地。”公司技術總監王愛東說,“在智能硬件研發生產領域, 大部分企業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并在技術和經營模式上嘗試進一步創新?!?/div>
報道媒體:嘉定報數字報
http://digital.dtxww.com/article/index/aid/234673.html
關注公眾號
獲取最新資訊